close



 



北回歸線通過的國家有:中華民國中國緬甸印度孟加拉阿曼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沙烏地阿拉伯埃及利比亞阿爾及利亞西撒哈拉巴哈馬墨西哥等十六個國家。



 


全球目前僅建有北回歸線標誌九座,均在海峽兩岸。




在臺灣的三座北回歸線標誌:


 



 







(一)嘉義下寮標誌—位於嘉義縣水上鄉,建於民國前四年,為世界上第一

  座北回歸線標誌。



(二)花蓮舞鶴標誌—位於花蓮縣瑞穗鄉,碑頂成斜角狀,碑身兩面有「北

  回歸線標」字樣,上端有一根雙向箭頭指標。



(三)花蓮靜浦標誌—位於花蓮縣豐濱鄉,圓柱狀,上刻「北回歸線」字樣

  ,圓柱中間有縱向狹 長細縫。


 




 





 




 




 




 




 


資料來源:



 


回歸線(Tropic of Cancer)是太陽北半球能夠直射到的離赤道最遠的位置,其緯度值為黃赤交角,是一條緯線,大約在北緯23.5度。每年夏至日,太陽直射點在北半球的緯度達到最大,此時正是北半球的盛夏,此後太陽直射點逐漸南移,並始終在北緯23.5度附近和南緯23.5度附近的兩個緯度圈之間周而復始地循環移動。因此,把這兩個緯度圈分別稱為北回歸線與南回歸線。


南、北回歸線也是南溫帶北溫帶熱帶(天文)熱帶的分界線;南極圈北極圈則是90度減去回歸線的度數,是南溫帶北溫帶南寒帶北寒帶的分界線。


北回歸線的英文名Tropic of Cancer 起源於二千多年前,夏至日太陽直射到此處時,是處在黃道十二宮巨蟹座(Cancer)位置,從此回歸原處,故應稱「回歸線」而非「迴歸線」。現在則由於星體運動,而移動到了雙子座的位置。


北回歸線的位置並非固定不變,只是在北緯23.5度正負一度的範圍內變化。在1976年第十六屆國際天文學聯合會上,決定將2000年的回歸線位置定為23度26分21.448秒。


北回歸線是地球上北溫帶與熱帶的分界線,也就是北緯23°26′的緯線圈。地球除了不斷自轉外,還以橢圓形的軌道繞著太陽旋轉,叫做公轉。地球的自轉產生了晝夜更替,而地球的公轉就形成了四季輪迴。地球公轉時是斜著身子繞太陽轉,地軸與公轉軌道面交相成66.5度的夾角,因此地球在公轉過程中,太陽光垂直照射地球表面不是固定在一個地方,有時直射北半球,有時直射南半球。把太陽光直射在最北面的點連成一條假想線,就叫北回歸線。一年之中太陽光的垂直照射點就在北回歸線到南回歸線之間移動。只有每年6月22日夏至日正午12點左右,有一瞬的時間直射北回歸線,從這一瞬開始,北半球進入夏季。因此我們每年只有一次能看到「立竿不見影」的天文現象。 北回歸線是看不見的一條假想線,建立了標誌塔,就使得人們能夠直觀地看到北回歸線的客觀實體,感覺到這條緯線的存在。它對天文、地理、土壤、生物、氣候的科學研究具有重要的意義。


 


 


在地球上,北回歸線經過之處幾乎都是荒漠,身在台灣的我們應該要惜福阿!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光晃影動‧雅惠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